- I - 中文摘要 本文穷尽式的研究了所有类型的状语,首先对状语位置进行了确定,认为主 语后谓语前是状语的正常位置,句首状语是状语前置的结果。以研究状语可位于 句首与不可位于句首为目的为状语进行了重新分类,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增加了 时态状语、关联状语、语义指向主语和宾语的状语、语气状语等。从单个句子的 组织、语义的理解和表达上和篇章组织上三方面分析了状语前置的原因。从语义 表达、状语与谓语关系、状语在不同位置的相对独立性、语音的独立性以及受其 他状语的制约因素等方面分析了某些状语不可前置的原因。又考察了一些状语前 置后形式上的变化,并从韵律学角度和认知上对这种形式上的变化进行了解释。 关键词: 句首状语、同步组块、篇章、韵律、有界、无界 II Abstract This paper research all type's adverbialexhaustively. first of all, the paper determine the adverbial normal position that it is after the subject .The adverbial before subject is the result that the adverbial be put in preposition. the adverbial have been reclassified on the basis of the previous studies to determine which kind adverbial can be put in preposition and which cannot be. Studied in the predecessor in the foundation,this paper increased temporal adverbial,association adverbial,semantic point to the object and subject adverbial, tone Adverbial and so on .It has analyzed the adverbial preposition reasons.from three aspects——the single sentence's organization、understanding and expression the semantic and the chapter organization . It has analyzed why the adverbial cannot be preposition , the reasons are semantic expression, adverbial and predicate relations, adverbial relative independence in different locations, the independence of voice, as well as by other factors, such as adverbial constraints of certain aspects of the adverbial front . Also inspected formal change of some adverbials after being put infront of the subject,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hythm and conition, the changes were explained. Keywords:Adverbial modifer of beginning of the sentence; Chunking; Discourse; Rhythm; Bounded ; Unbounded - III - 目 录 绪 论…………………………………………………………………………………1 一 综述已有成果………………………………………………………………… 1 二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 ………2 三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2 第一章 可位于句首和不可位于句首的状语类型…………………………4 第一节 可位于句首的状语………………………………………………4 第二节 不可位于句首的状语…………………………………………………13 第三节 关于几组状语的比较说明……………………………………………21 第二章 状语置于句首的原因……………………………………………………26 第一节 单个句子的组织原因………………………………………………26 第二节 篇章组织的原因………………………………………………27 第三章 状语不可位于句首的原因……………………………………………… 31 第一节 语义原因…………………………………………………………………31 第二节 状语与谓语的关系紧密程度原因………………………………………31 第三节 作状语的成分在不同位置的相对独立性原因…………………………34 第四节 其它状语制约原因………………………………………………………35 第四章 状语置于句首后的形式变化及原因…………………………………… 37 第一节 某些状语置于句首后形式上的变化…………………………………37 第二节 形式变化的韵律学解释及认知解释……………………………………39 结 语………………………………………………………………………………46 参考文献……………………………………………………………………………48 致 谢…………………………………………………………………………… 50 独创性声明…………………………………………………………………………51 1 绪 论 一、综述已有成果 状语作为汉语语法中的六大句子成分之一,与主语、谓语、宾语、定语、补 语这几个位置相对固定的成分比较来说,它的位置相对不固定,主语前和谓语前 是其经常出现的两个位置。到现在为止,涉及状语的研究有很多。几乎所有的专 著都认为状语是修饰或限制谓语动词或形容词的,表示“怎么样、几时、哪里、 多么”,或者表示肯定、否定等意思,如:黄伯荣、廖序东编写的《现代汉语》, 邢福义、汪国胜主编的《现代汉语》,韩荔华主编的《实用现代汉语教程》,黄汉 生主编的《现代汉语》等,关于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关于状语位置的论述,邢 汪本认为“状语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性词语前边,有时也用在主语前面,对全 句起修饰作用,这类状语虽然修饰的是全句,但语义上跟谓语的联系还是紧密一 些,因此大多可以移到主语的后边。” ① 韩荔华认为谓语前主语后是最常见的位置。 黄廖本认为“状语一般放在主语后面,……有时还可以出现在主语前面,……” ② 本文以状语位于主语后谓语前为常,将其位于主语前的位置既句首状语视为 前置。 对于句首状语前人已有了一定的研究。有的论文如张俐的《不能后移的句首 状语试析》、《可以后移的句首状语》是从结构和语义两方面分析句首状语的能否 后移;有的著作如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探索》从音节和表达上区分了现代汉语 副词的可前置与否。专门研究时间副词的如杨德峰的《时间副词作状语位置的全 方位考察》从音节数量和有标记、无标记方面对时间副词作状语的位置进行了全 方位考察,但也未作详尽解释。李敬国的《句主前时间副词特点分析》与前两文 一样也提出了音节数量的问题解释也不够深入,同时该文提到了表示时态性语法 意义的时间副词,这一点对我们很有启发。有的专门探讨介词短语状语的如王华 ① 邢福义、汪国胜,《现代汉语》 [M]华中师大出版社 2005,328-329 页。 ②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84-88 页。 2 的学位论文《论介词短语作句首状语》从语义层面、结构上和语用功能上对介词 短语居句首的制约进行了论述。 以上这些文章与专著都从不同角度对一些类型的句首状语进行了研究。但是 以上研究还只限于对某一类或某几类状语位置的研究,或者针对句首状语的可否 后移进行研究,对于可位于句首和不可位于句首的状语的全面分类归纳、对于哪 些状语不可位于句首原因的分析、状语置于句首后的形式上的变化(前置条件) 以及这种形式变化的原因分析所见甚少,基本上没有。 二、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角度以及语音等方面入手,运用大型语料库(北 京大学 ccl 语料库)对状语的各种类型进行穷尽式的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增加 了时态状语、关联状语、语气状语等。对可置于句首和不可置于句首的状语进行 了分类。 分析研究了状语前置的原因: 1、单个句子的组织上,当一个句子的状语部分非常繁复时,人的短时记忆限 制和句子的突出主干、工整平衡原则使得状语前置。 2、篇章组织上,话题链内话题一致性要求和话题链内部对于语义关系的转变 的突显使得状语前置。篇章中,话题转换过程中篇章的顺畅性、整体性要求使得 状语前置。 某些状语不可前置的原因有语义表达、状语与谓语关系、状语在不同位置的 相对独立性、以及受其他状语制约等因素。 此外还考察了一些状语前置后形式上的变化,如:单音节变双音节、前置后 要加助词“的/地”等,并从韵律学角度和认知上对这种形式上的变化进行了解释。 认为随着汉语的双音节化的发展趋势,前置的状语必须要凑足一个音步,而状语 前置后的谓语也需要有音步的完整性;除此之外,前置的状语与状语前置后的谓 语都需要是认知上的有界成分,否则不成立。 3 三、本文研究的价值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此项课题研究的成果可解释现代汉语中句首状语这一现象存在的原因和状 语可否位于句首的内在原因。 2、对修辞造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状语位于主语前或后与篇章的组织有很 大关系。选择句式除了要考虑句子本身的意义和形式之外,还必须重视与一定上 下文的联系。本课题的成果可对汉语写作者在写作时组织语言即修辞方面有一定 帮助。 3、对于外国学生学习汉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帮助学生 了解状语置于句首的原因和条件,掌握状语位置安排的规律,在言语中恰当的安 排状语的位置,使言语表达更加流畅。 4 第一章 可位于句首和不可位于句首的状语类型 现代汉语中可以充当状语的词和词组很多,前人对于状语的分类已经做出了 很多贡献,从状语的职能可分为:程度状语、范围状语、情态状语、时间状语、 处所状语、数量状语、方式状语、对象状语、目的状语、原因状语、条件状语、 比较状语、排除状语、肯定否定状语等。为方便研究状语是否可前置,我们对状 语进行了重新分类。以语义为主,把状语分为二十大类。在前人的基础上增加了 时态状语、关联状语、语气状语等。 本文通过以上所分的二十种状语类型进行的变换试验,发现有十一种状语可 前置,而另外九种不可前置。所依据的可前置的标准是: 1、前置后与原句的语义表达一致,没有变化。 2、前置后依然作为全句的状语而不是其它成分,如定语。如果该状语前置后 语义表达未变,但该状语成了该句主语的定语,则也视为此类状语不可前置。 3、有些类型的状语前置后需要有形式上的变化,如情态状语中的“静静”前 置后要变为“静静地”,所有的单音节状语在前置后都要有语音形式上的变化,本 文也视此类状语为可前置。 第一节 可位于句首的状语 一、通常认为只能位于句首不可后移的状语 虽然状语的定义是修饰限制谓语的句子成分,它的位置通常在谓语前,有时 也可在主语前。但很多学者研究认为有一些状语只能出现在主语前,不能出现在 主语后谓语前。如: (1)[关于纺织品服装配额及其保障措施的问题],张解释,中方在谈判时…… (2)[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人们必须在更为基础的物理研究中进一步 去探索。 (3)[在罗布林卡],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演唱藏戏的情景,至今还萦绕在眼前。 (摘自张俐的《不能后移的句首状语试析》) 5 这些状语即使是进行形式上的变化,后移后也不成立或者意义改变。 (1)a 张[关于纺织品服装配额及其保障措施的问题解释],中方在谈判时…… (2)a 人们[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必须在更为基础的物理研究中进一步 去探索。 (3)a 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在罗布林卡演唱藏戏的情景],至今还萦绕在眼前。 前两句状语后移后,句子不成立。而最后一句,状语后移后虽然句子成立, 但是从意义和话语功能等方面有很大不同。状语后移后的句子与原句比较有以下 改变: 1、意思的改变。原句的意思可以陈述为“在罗布林卡这个地方看到有一个八 十多岁的老人演唱藏戏的情景至今还萦绕在眼前”。改句后的意思为:“一位八 十多岁的老人,这位老人在罗布林卡演唱藏戏的情景至今还萦绕在眼前。”改句 突出了老人。 2、话语功能上的改变。原句中的“在罗布林卡”是有定成分、已知资讯。而 改句中“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是有定成分、已知资讯。因两个句子的有定成分 不一致,所以适应的语言环境也不一样。 本文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这些所谓的不可后移的句首状语已不再能够对 动词、形容词起修饰限制作用了,其实它们的状语身份已经改变,本文认为他们 不再是状语。根据汉语话题理论,他们更符合话题的特征(关于汉语话题的定义 我们采用徐烈炯、刘丹青的理论): “A 语义方面:a、与述题(comment)具有“关于”(即 about)特征,b、 语句中主要 VP 或其他 VP 可以没有直接的论元关系或嵌入关系。 “B 句法方面:a、位于句首,b、前置于述题前,c、可省略,d、其后可停顿, e、可带话题标记,f、有句子成分提升而来的,可以在句中的原位出现复指成分, g、不能是自然重音的所在处,h、可以为若干句子,甚至整个段落所共用。 “C 话语功能方面:a、带有定成份(definiteness),b、带已知资讯,c、带 听、说双方互享的资讯(shared information ),d、带已被启动的资讯(activated information ), e、是说话方有意引导听话方注意的中心,f、与焦点相对,因此 6 不能说焦点。” ① 也就是说这些不可后移的状语因其不可再修饰和限制谓语动词或形容词,再 加上具有以上这些特征,本文认为它们已经不是状语,完全话题化了。 关于将置于句首的状语看作话题的观点,还见于屈承熹先生的《汉语篇章语 法》、Ho,Yong(何勇)《Aspect of Discourse Structure in Mandarin Chinese》 等文。在《汉语篇章语法》中列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4)[关于这个问题],我有一个建议。 《Aspect of Discourse Structure in Mandarin Chinese》中有这样一 个例子: (5)[按照《圣经》上讲],上帝定了一个数目。 屈承熹先生将这两个句子中的“关于这个问题、按照《圣经》上讲”这两个 成分都定位为话题,成为有标话题,其标志就是介词“关于、按照”。 本文很赞同将这两个成分认定为话题的观点,但对两个成分在句子中的地位 还有不同看法。本文认为“关于”句因其不可后移的特点与谓语彻底失去联系, 同上文三句一样不再是状语,在文中只有一个身份,话题。而“按照”句因其还 可以后移置主语后,因此它的身份既是话题又是状语,当其在主语前时是话题兼 状语,当其后移后它只是状语。由此,我们也可得出,当一个句子的主语与话题 不一致时,前置的状语因其在句首这个话题的位置上,它就有话题化的倾向和可 能。基于这种倾向和可能,有的已经完全话题化,不再是状语。 二、可位于句首又可后移的状语 可位于句首的状语类型有情态状语、时间状语、处所状语、方式状语、条 件状语、对象状语、目的状语、原因状语、比较状语、排除状语、语气状语等十 一种。举例如下: 1、情态状语 ① 徐烈炯 刘丹青 《话题与焦点新论》 [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年 28—32 页。 7 情态状语是表示谓语行为变化的情景和状态的。一般由形容词、副词、比况 结构充当。如: (6)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朱自清:《荷塘月色》) (7)一位脚穿大头鞋的女同志[一蹦一跳地]跑下来。 (8)有个跟随虞允文一起去的官员[悄悄地]对虞允文说:…… (9)武润锁眼睛湿润了,杨凤平的泪水[刷刷地]直往下掉。 这两个例句中“如流水一般、静静”“一蹦一跳地”分别状了静态和动态,“悄 悄”描摹了神态,“刷刷”描摹了声音。 将这些状语前置,我们发现句子依然合格: (6)a[静静地],月光[如流水一般],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朱自清:《荷塘月色》) (7)a[一蹦一跳地], 一位脚穿大头鞋的女同志跑下来。 (8)a[悄悄地],有个跟随虞允文一起去的官员对虞允文说:…… (9)a 武润锁眼睛湿润了,[刷刷地],杨凤平的泪水直往下掉。 2、时间状语 时间状语是修饰限制谓语的行为变化时间的。它一般表示具体的时间和时间 的短暂迅速或长久。如: (10)老僧[三十年前]来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乃至后来…… (11)富弼听了这话,心里[顿时]亮堂了,佩服范仲淹的见识高明。 (12)世贸组织[于1995年1月1日]正式成立. (13)人们在实验中[从来]没有看到过这种根本不可能发生的情况! 在这四句中,“三十年前、于1995年1月1日”表示了具体的时间,“顿 时”表示时间的短暂和迅速,“从来”表示时间的长久。 将这些状语前置,我们发现句子依然合格: (10)a[三十年前],老僧来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乃至后来…… (11)a 富弼听了这话,[顿时]心里亮堂了,佩服范仲淹的见识高明。 8 (12)a[1995年1月1日],世贸组织正式成立. (13)a[从来]人们在实验中就没有看到过这种根本不可能发生的情况! 3、处所状语 处所状语或表谓语动作所在的处所,或表谓语动作所向的处所,或表事物存 在消失的处所。一般由地名、方位词语以及“在、从”等介词组成的介词结构组 成。如: (14)另外,你[在那里面]再管点事儿,更多耗点儿时间。 (15)河蟹这种有规律的活动,[在科学上]称为生殖洄游。 (16)有人[从中国的壮丽远景中]欢欣鼓舞。 (17)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叶圣陶《记金华的两个岩洞》) 其中前三个表示事物所在的处所,后一句表示事物消失的处所。 将这些状语前置,我们发现句子依然合格: (14)a 另外,[在那里面],你再管点事儿,更多耗点儿时间。 (15)a[在科学上], 河蟹这种有规律的活动称为生殖洄游。 (16)a[从中国的壮丽远景中],有人感到欢欣鼓舞。 (17)a[靠着洞口的右边],泉水往外流。 4、方式状语 方式状语是表示谓语行为变化的方式、手段的。多由“以、按、随着、凭” 等介词组成的表示方式的介词短语充当。也有一些由动宾词组充当,如“用笔写 字”。如: (18)企业内部管理诸如生产、营销、财务等问题不可能[单单凭籍“产权交易”] 一蹴而就。 (19)该书[以毛泽东和斯大林的关系为主线,以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为主题], 叙述了毛泽东同志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神圣化、把苏联…… (20)允许结婚,[按我们那教里头]就是结了婚才能当阿訇呢。 (21)局部付出的代价会[随着整体经济的好转]而得到补偿。 9 将这些状语前置,句子依然合格: (18)a[单单凭籍“产权交易”],企业内部管理诸如生产、营销、财务等问题 不可能一蹴而就。 (19)a[以毛泽东和斯大林的关系为主线,以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为主题],该 书叙述了毛泽东同志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 合,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神圣化、把苏联…… (20)a[按我们那教里头],允许结婚就是结了婚才能当阿訇呢。 (21)a[随着整体经济的好转],局部付出的代价会得到补偿。 5、条件状语 条件状语是对谓语的行为变化进行条件上的修饰限制的。多由“在……下, 在……中”组成的介词结构充当。如: (22)放开手后,两磁体将[在磁力的作用下]分开,磁力作功使磁场释放出磁 场势能。 (23)行星[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应该是在空间保持作匀速直线运 动。 (24)1843 年,他[在一本宣扬基督教的小册子《劝世良言》的影响下],与冯 云山创立了拜上帝会,立志改造社会。 (25)即使由坚硬岩层组成的地壳,[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发生扭曲褶皱。 将这些状语前置,我们发现句子依然合格: (22)a 放开手后,[在磁力的作用下],两磁体将分开,磁力作功使磁场释放出 磁场势能。 (23)a[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情况下],行星应该是在空间保持作匀速直线运 动。 (24)a1843 年,[在一本宣扬基督教的小册子《劝世良言》的影响下],他与冯 云山创立了拜上帝会,立志改造社会。 (25)a[在一定条件下],即使由坚硬岩层组成的地壳也会发生扭曲褶皱。 6、对象状语 10 对象状语是表示主语所发出的行为所针对的对象的。对象状语多由介词“为、 向、对、对于”等组成的表对象的介词结构充当。如: (26)我们[对他]也有一个意见了。 (27)在原始社会初期,人[对于强大的自然力]是软弱无力的。 (28)朝鲜人民共和国首相金日成[向毛泽东]紧急求援。 (29)邓稼先以他崇高的无私奉献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大公无私的典范。 状语前置式如下: (26)a[对他],我们也有一个意见了。 (27)a 在原始社会初期,[对于强大的自然力],人是软弱无力的。 (28)a[向毛泽东],朝鲜人民共和国首相金日成紧急求援。 (29)a[为我们],邓稼先以他崇高的无私奉献精神树立了大公无私的典范。 7、目的状语 目的状语是表示谓语行为变化的目的的。一般由“为、为了”等介词组成的 介词结构组成。如: (30)广义相对论[为了达到也能解释相对运动现象的目的],不惜把物理学的 基本概念搞混乱。 (31)外资银行[为了发展自己的市场份额、扩充实力],必然要以信贷为手段 去争夺市场,展开激烈的竞争。 (32)上海南京路[为成为消费者“放心街”],确定每月15日为消费者合法 权益日。 (33)微生物又将[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此类状语由于其表示目的这一特殊的语义内容,它的语言在形式上与对象状 语、关联状语、处所状语、时间状语等比较,表现为音节多、语义表达复杂等特 点。正是因为其音节多、语义复杂,所以经常被前置于句首。本文在写作中为了 得出更为详实确凿的结论,对北京大学语料库中由“为了”引出的 500 条目的状 语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发现其中只有 75 条的状语没有移至句首,另外 425 条目的 状语均位于句首,占了总数的 85%。 11 以上例句状语前置式如下: (30)a[为了达到也能解释相对运动现象的目的],广义相对论不惜把物理学的 基本概念搞混乱。 (31)a[为了发展自己的市场份额、扩充实力],外资银行必然要以信贷为手段 去争夺市场,展开激烈的竞争。 (32)a[为成为消费者“放心街”],上海南京路确定每月15日为消费者合法 权益日。 (33)a[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微生物又将作出新的贡献。 8、原因状语 原因状语是表示谓语行为变化的原因的,常由表示原因的介词“因、因为、 由于、为”等组成的介词结构充当。如: (34)高空落下的冰雹,[由于做功]而砸坏了地上的农作物。 (35)克林顿后来[因为政治原因]拖延签字。 (36)服务质量[因垄断经营]提高很慢。 (37)我们时常会为小事发脾气,即使对关系最亲近、密切的人有时也会感到 不满。 状语前置后,句子依然合格: (34)a[由于做功],高空落下的冰雹砸坏了地上的农作物。 (35)a[因为政治原因],克林顿后来拖延签字。 (36)a[因垄断经营],服务质量提高很慢。 (37)a[为小事],我们时常会发脾气,即使对关系最亲近、密切的人有时也会 感到不满。 9、比较状语 比较状语是引出与主语比较的对象的状语。常由“比、和……比起来、跟…… 一样”等介词组成的介词结构组成。如: (38)贵州人,就[跟贵州的山水一样],素雅古朴,秀丽清爽,柔情脉脉,灵 气楚楚。 12 (39)目前亚洲体育[和欧美国家比起来]还处在发展时期。 (40)越国的粮食颗粒[比我们]大,就把这一万石卖给老百姓做种子吧。 (41)磁极的大小[与同一磁体上两个异性磁极间的距离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将上面例句中状语前置,意思没变。 (38)a[就跟贵州的山水一样],贵州人素雅古朴,秀丽清爽,柔情脉脉,灵气 楚楚。 (39)a[和欧美国家比起来],目前亚洲体育还处在发展时期。 (40)a[跟我们的比起来],越国的粮食颗粒大,就把这一万石卖给老百姓做种 子吧。 (41)a[与同一磁体上两个异性磁极间的距离相比],磁极的大小可以忽略不 计。 10、排除状语 排除状语表示排除某种情况的状语。常由介词“除、除了、除却”等介词组 成的介词结构组成。如: (42)我[除了原来出差去外面去以外],一般没常在外地住过。 (43)它们的叶片[除含叶绿素外],还有类胡萝卜素或藻红素、岩藻黄素等。 (44)回顾此番亚特兰大奥运会,[除却激烈的角逐场面,除却熠熠生辉的金 牌],另外还有几个以极高的频率出现于教练员、电视解说员口中的短语,同样给 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状语前置式如下: (42)a[除了原来出差去外面去以外],我一般没常在外地住过。 (43)a[除含叶绿素外],它们的叶片还有类胡萝卜素或藻红素、岩藻黄素等。 (44)a[除却激烈的角逐场面,除却熠熠生辉的金牌],回顾此番亚特兰大奥运 会还有几个以极高的频率出现于教练员、电视解说员口中的短语,同样给我留下 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11、语气状语 语气状语是表示估计、肯定、猜测等语气的状语,有的单纯的只表示对语 13 气的一种强调。一般由表语气的副词充当。如: (45)中国现在[大约]需要 35 万名经理人才。 (46)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历程中[也许]还会有意想不到的艰难。 (47)它[到底]会给中国的金融业带来什么呢? (48)经典物理学所提供的伽利略相对性变换原理[其实]就是要告诉人们,一 旦我们…… 其中的“大约”“也许”表示估计语气,“到底” 表示对语气的强调,“其 实”表示肯定语气。 状语前置式如下: (45)a[大约],中国现在需要 35 万名经理人才。 (46)a[也许],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历程中还会有意想不到的艰 难。 (47)a[到底],它会给中国的金融业带来什么呢? (48)a[其实]经典物理学所提供的伽利略相对性变换原理就是要告诉人们,一 旦我们…… 第二节 不可位于句首的状语 虽然对于大多数状语来说既可出现在主语前也可出现在主语后谓语前,但是 语言学家们早已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状语只能出现在主语后谓语前,如: (49)你也<别>怕。(峻青《党员登记表》)。 不可位于句首的状语类型有程度状语、范围状语、时态状语、关联状语、否 定状语、动词状语、语义指向主语和宾语的状语、句中非谓语的状中结构的状语、 把字句和被字句状语等九种。 1、程度状语 程度状语是表示行为变化的程度的,有表程度高的、程度低的、程度约略 的和成度递增的。程度状语多由表程度的程度副词充当。如: (50)在 1971 年恢复了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席位之后,我国已经[充分]利用这 14 一组织展示了大国风采、提高了国际威望、维护了国家利益。 (51)相对论给出的其它数学方程也都[非常]美妙诱人! (52)那老头儿这才[微微]一笑,站起来走了。 (53)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朱德[深刻]领会毛泽东的建军思想和根据地建设的 思想,二人思想一致,配合默契。 在这两个句子中,“充分”“非常”“微微”“深刻”都是表示行为变化程度 的。其中“充分”“非常”“深刻”表示程度之深,“微微”表示程度之浅。 将以上句子的状语前置,我们发现得出的句子不合格。如: (50)a 在 1971 年恢复了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席位之后,[充分]的我国已经利 用这一组织展示了大国风采、提高了国际威望、维护了国家利益。 (51)a[非常]的相对论给出的其它数学方程也都美妙诱人! (52)a[微微]的,那老头儿这才一笑,站起来走了。 (53)a 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深刻]的朱德领会毛泽东的建军思想和根据地建设 的思想,二人思想一致,配合默契。 2、范围状语 范围状语是表示位于行为变化范围大小的,多由范围副词充当。如“都、 完全、一齐、光、只、一律、一概”等。如: (54)风过去,街上的幌子,小摊,行人,仿佛[都]被风卷走了,[全]不见了, [只]剩下柳枝随风狂舞。(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 (55)一个皇帝[光]靠聪明渊博不行,还应该虚心倾听臣子的意见。 (56)我们渡河的勇士[完全]控制了大渡河北岸。 (杨得志:《大渡河畔英雄多》) (57)定向培养研究生[一律]采取合同制办法。 在这几个例句中的“都、全、完全、一律”表示范围之大,“只、光”表示范 围之小。 将状语前置就会得出以下不合格句子: (54)a 风过去,[都],街上的幌子,小摊,行人,仿佛被风卷走了,全不见了, 15 只剩下柳枝随风狂舞。 (55)a[光]一个皇帝靠聪明渊博不行,还应该虚心倾听臣子的意见。 (56)a[完全的],我们渡河的勇士控制了大渡河北岸。 (57)a[一律],定向培养研究生采取合同制办法。 3、时态状语 时态状语是表示谓语动作行为的时态的,包括表将来时的“将、将要、即将” 等,表示过去时的“曾经”表示进行时的“正在、在”等,表示完成时的“已经”, 表现在时的“常常、经常”等。做时态状语的都是副词。如: (58)有一天中午,他[正]在田里种地,带了一包粗米饭菜,用作午餐。 (59)这些承诺一旦开始兑现,政企合一的体制[将]面临重大的挑战. (60)记得有一次,它在北京的一个座谈会上[曾经]提到:夜郎自大,其实是 一场“冤案”。 (61)但目前对该项工作的研究,[常常]被歪曲夸张神秘化而被拉入到了人体 “特异功能”之中。 以上两例的状语“正在”表示进行时,“将”表示将来时,“曾经”表示过去 时,“常常”表示一般现在时。 将这些表时态的状语前置,句子不具合格性,如: (58)a 有一天中午,[正在]他田里种地,带了一包粗米饭菜,用作午餐。 (59)a 这些承诺一旦开始兑现,[将]政企合一的体制面临重大的挑战. (60)a 记得有一次,[曾经]它在北京的一个座谈会上提到:夜郎自大,其实是 一场“冤案”。 (61)a 但[常常]目前对该项工作的研究,被歪曲夸张神秘化而被拉入到了人体 “特异功能”之中。 4、关联状语 关联状语是针对主语说的,主要是引出动作关联的主语之外的另一个对象, 过去被分在对象状语中。关联状语多由介词“跟、和”等组成的表对象的介词结 构充当。关于其与对象状语的区别后文还有交待。如: 16 (62)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水]相互联系,形成一个连续的水圈。 (63)我们[和一些大学]同学在一起。 (64)我[跟何顿]相识已经好些年了。 (65)她经常夜里用电话[跟母亲]攀谈。 (66)回民的这个葬礼哪,[跟汉民]不一样。 (67)他[和那些仅有书本知识的人]有根本的区别。 (68)抗战以后,我才能[和家里]通信。 (69)现在[与从前]大不相同了。 在这一类型的状语中我们给出的例子较多,主要是为了说明一下关联状语所 出现的句子中谓语或宾语的特征。从上面所举的例子中我们会发现,谓语部分的 词语有一个共同点,无论是动词“联系、相识、攀谈、通信”,还是形容词“一样、 相同”,还是谓语中的宾语“一起、区别”,他们都要求主语必须与某一对象关联, 也就是必须是相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之间才会发生这一动作、有此比较。 动词如“联系、相识、攀谈、通信”以及其他的本文未举的“商量”等这样的动 作行为必须是由两个施事者进行施事,没有受事,就好比鼓掌,如果只有一个施 事者就会孤掌难鸣。形容词如“一样、相同”也必须要求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 物之间比较才会得出是否相同或一样,这样的形容词语义上本身就要求陈述两个 或以上的事物。至于名词“一起、区别”也是一样,“一起”的语义特征可被描 写为[+两个人或事物、+同时(+处于同一个场所)] ,“区别”的语义特征可被 描写为[+两个以上的对象、+比较、+不同]。 具有这些特征的动词、形容词、名词都要求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施动者、被 叙述对象,那么为什么这两个施动者或对比对象不能同时作为句子的主语呢?这 与两个施动者、被对比对象的主次和是否是被陈述的主要对象或者说是否一个句 子的话题有关。我们不能否认,这些句子的主语与关联状语中的关联对象如果换 了位置句子依然合格。如: (62)a 大气水[和地表水、地下水]相互联系,形成一个连续的水圈。 (63)a 一些大学同学[和我们]在一起。 17 (64)a 何顿[跟我]相识已经好些年了。 (65)a 母亲经常夜里用电话[跟她]攀谈。 但是,我们会发现变化后的句子与原句有以下两方面不同: A、被叙述的成分即句子的话题有所改变。 B、位于句子前面的成分较之于“跟、和”后面的另一个对象来说更具有一些 主动性。 但是如果将整个对象状语的介词结构前置,则句子不合格: (62)b[和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相互联系,形成一个连续的水圈。 (63)b[和一些大学同学]我们在一起。 (64)b[跟何顿]我相识已经好些年了。 (65)b[跟母亲]她经常夜里用电话攀谈。 (66)a[跟汉民]回民的这个葬礼哪,不一样。 (67)a[和那些仅有书本知识的人],他有根本的区别。 (68)a 抗战以后,[和家里],我才能通信。 (69)a[与从前],现在相同。 5、否定状语 由否定副词“不、别、没”等充当的状语。如: (70)我还[不]经常出门,因为我老没时间。 (71)你[别]拆他的台。 (72)我爷爷那一代都[没]接触过,都是,不都是满族人。 我们将这些否定副词放到句子的前面,就会发现,句子的意思发生了相反的 变化。如: (70)a[不],我还经常出门,因为我老没时间。 (71)a[别],你拆他的台。 (72)a[没],我爷爷那一代都接触过,都是,不都是满族人。 6、动词直接作状语 动词状语顾名思义就是由动词或动词结构充当的状语。本文所要分析的动词 18 状语是动词直接加谓语动词作状语的形式,有别于动词加“着、地”和动词结构 作状语如: (73)我们[跑着]前进。 (74)他们[注意地]看着对方。 本文视这两种状语为情态状语 。 本文所研究的动词直接作状语如: (75)我们终于[抢先]渡过淮河。 (摘自洪心衡编著的《现代汉语语法概要》 (76)我们的祖国正在[飞跃]前进。(同上) (77)今年的汛情[提早]出现。 (同上) (78)我和萧珊在贵阳[旅行]结婚。 以上四个例句中的实意动词“抢先、飞跃、提早、旅行”在句中分别作“渡 过、前进、出现、结婚”的状语。其中“抢先、提早”表示的是时间,“飞跃”表 程度,“旅行”表方式。试将以上作状语的动词前置: (75)a[抢先]我们终于渡过淮河。 (76)a[飞跃]我们的祖国正在前进。 (77)a[提早]今年的汛情出现。 (78)a[旅行]我和萧珊在贵阳结婚。 我们发现变化后的句子根本不具合格性。 而例(73)(74)的作状语的动词却可以前置,因为当动词后加上表示动态或 静态状态的助词“着”和“地”后,其状语身份明显,也就是说,这两个助词是 加在动词后表示该动词做状语的标记。这样的动词性助词结构可以前置。 另外此类状语也不包括如有些专著和文章所分出的由能愿动词充当的动词状 语。本文认为能愿动词不能作状语,关于这点后文还有论述。 7、语义指向主语和宾语的状语 语义指向主语和宾语的状语,就是状语的语义与谓语之间毫无联系,而是指 向主语和宾语的。如: 19 (79)森林[大片]消灭。 (80)姚崇[一概]免除斜封官的职务,并迫使唐玄宗收回类似的成命。 (81)那时候后秦正跟另一个小国夏国[互相]攻打。 语义指向主语和宾语的状语很早就有人提出了,如《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 中就有这样的论述:“语义指向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按狭义的理解,语义指向 是指句中某个句法成分与哪一个成分之间有语义联系。例如: “他喜滋滋地炸了盘花生米。 “他早早地炸了盘花生米。 “他脆脆地炸了盘花生米。 “这三句格式完全不同,从表面上看,他们彼此的差异只是具体做状语的词 不同;从语义上看,各句的状语在语义上所直接联系的成分不同——第一句的“喜 滋滋”指向施事主语“他”,第二句的“早早地”指向谓语动词“炸”,第三句的 “脆脆地”指向宾语成分“花生米”。 ① 现实中语义指向主语、宾语的状语有很多,如 “互相、一律、一概”等: (82)我们应该互相帮助。 (摘自《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 (83)这些文件一律作废。 (摘自《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 (84)你说的话我一概不懂。 此类状语的特点是一部分可以直接移位至其指向的主语和宾语前,做主语和 宾语的定语,如: 他喜滋滋地炸了盘花生米。——喜滋滋的他炸了盘花生米。 他脆脆地炸了盘花生米。——他炸了盘脆脆的花生米。 一部分不能移位置主宾语前做定语,但语义上是指向主宾语的,如“互相、 一律、一概”等。如果将上面例句的状语前置,句子成分有变化或不合格: (79)a[大片]森林消灭。 (80)a[一概]姚崇免除斜封官的职务,并迫使唐玄宗收回类似的成命。 ① 陆俭明、沈阳,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257 页。 20 (81)a[互相]那时候后秦正跟另一个小国夏国攻打。 8、句中非谓语的状中结构的状语 句中非主要谓语的状中结构的状语指该状语不是修饰和限制句子的谓语中心 语的,而是修饰和限制主语、宾语、定语、状语或其它成分中的动词的。如: (85)他除却[赶紧]去和假洋鬼子商量之外,再没有别的道路了。 (鲁迅:《阿 Q 正传》) (86)世界各国制瓷技术都是[从中国]传入的。 (87)那些人都是[在他的栽培之下]才起来打架的。 以上第一例中“赶紧去和假洋鬼子”是作为全句状语“除却赶紧去和假洋鬼 子商量之外”中“商量”的状语。第二例中“从中国”与其所修饰限制的动词“传 入”共同作“是”的宾语。第三例与第二例同。如果将这些状语前置就会出现这 样的无法理解的句子。如: (85)a[赶紧]他除却去和假洋鬼子商量之外,再没有别的道路了。 (86)a[从中国], 世界各国制瓷技术都是传入的。 (87)a[在他的栽培之下],那些人都是才起来打架的。 在对大量语料的分析研究中,我们也发现了这样一句话 (88)我看[比那]还有用呢。 这个句子中的“比那”并不是句子的主要谓语“看”的状语,而是宾语部 分中“有”这个动词的状语。如以上所有的例句一样, 经过对这句话的变化分析, 发现变换后的句子: (88)a[比那]我看还有用呢。 乍一听起来似乎很合理,可仔细研究才发现这一句子既可以说成 (88)a 也可 以说成: (88)b[比那]还有用呢,我看。 “我看”二字的位置的灵活性如此之大,是因为在以上两句中,“我看”都 是以插入语的身份出现的,也就是在第一句中,并不是句中非谓语的状中结构的 状语可以前置,只是在“比那还有用呢”这个结构中插入了一个成分。正确的书 21 写形式应为: (88)c[比那],我看,还有用呢。 9、把字句和被字句状语 把字句和被字句状语就是由“把”字和“被”字构成的介词结构充当的状语。 把字句和被字句状语是由介词引出谓语动词的受动者与施动者的状语。一般由介 词“把、被”两个介词构成的介词结构充当,也可由意思相当于“把”或“被” 的介词“将、让、给”等组成介词结构来充当。如: (89)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 (朱自清:《春》) (90)别说取得好成绩,就是要到手的金牌也会[被自己]射飞。 (《源于狩猎的射击运动》选自《小猕猴》07 年 10 期) (91)解老家[把这人]接着,接着把家属都接到那儿了。 (92)连剥下来的衣服,都[给管牢的红眼睛阿义]拿去了。(鲁迅:《药》) 试将这些状语提前: (89)a[将巢]鸟儿安在繁华嫩叶当中。 (90)a 别说取得好成绩,[被自己]就是要到手的金牌也会射飞。 (91)a[把这人],解老家接着,接着把家属都接到那儿了。 (92)a[给管牢的红眼睛阿义],连剥下来的衣服都拿去了。 我们发现,这些句子根本无法理解。 第三节 关于几组状语的比较说明 一、关于时间状语与时态状语 本文所分的时间状语与时态状语在过去各家的分类中经常是归于一类的,统 称为时间状语。 本文认为时间状语与时态状语有着根本的不同,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从语义上来看,时间状语表示的是谓语动作行为所发生的具体的时间,包 括时点和时段,其中时点指动作行为发生于哪一年、哪一月、哪一天以及几点几 22 分,时段指动作行为持续或发生的时间的长短。时态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时体, 如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完成体等,表示的不是具体的时点或时段。 2、从所充当的词的性质来看,时间状语只能由名词或名词性的短语来充当, 而时态状语是由副词来充当的。不可否认有些词既能充当时间状语又能充当时态 状语,但是它们在充当不同的状语时其词性是不同的。如曾经、马上等. 3、从是否可前置来看,时间状语可以前置而时态状语不可前置,时态状语必 须位于主语后谓语前。 二、关于对象状语与关联状语 关联状语在传统的语法书中一般被归在对象状语中。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关 联状语与对象状语尽管有很多方面的共同性,但差别还是很大的。具体表现在以 下个方面: 1、从语义上分析,对象状语指的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所指向的对象, 由“为、向、对”等组成的表对象的介词结构充当。关联状语主要是引出动作关 联的主语之外的另一个对象,多由介词“跟、和”等组成的表对象的介词结构充当。 2、对象状语的主语与充当对象状语的介宾结构中的宾语不能互换位置,互换 后语义相反。关联状语的主语与充当状语的介宾结构中的宾语可以互换位置,互 换后除了句子的动词发出的主动者不同外,所表达的基本意思不变。如: (93)我们的炮兵[向敌人]开炮了。——※敌人[向我们的炮兵]开炮了。 (94)我们就[跟瑶民]攀谈了起来。——瑶民就[跟我们]攀谈了起来。 以上两个例子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同时我们也看出了同样是介词,充当对象 状语的介词如“为、向、对”等具有单向性、不可逆性,而充当关联状语的介词 如“跟、和”等具有双向性、可逆性。 3、在可否前置方面,对象状语可前置,关联状语不可前置。 三、关于把字句、被字句状语与对象状语 把字句与被字句状语在过去的分类中多把他们分到对象状语中,通常认为 23 “把”所引出的对象是谓语动作所涉及的对象,“被”所引介的状语是谓语动作的 发出者即这个被动句的施事者。本文认为把字句和被字句状语与前文所提到的对 象状语有着根本的区别,区别在于: 1、对象状语中的表对象的名词不可能在不改变句子的意思的前提下通过句式 变换而成为谓语动词的主语或宾语,而把字句和被字句状语中的“把”“被”后面 所引出的宾语成分则可以通过句式变换而成为谓语动词的主语或宾语而不改变原 句的意思。如: (95)祖冲之[为我们]树立了榜样。——※祖冲之树立我们了榜样。 (89)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鸟儿安巢在繁华嫩叶当中。 ——鸟儿在繁华嫩叶当中安巢。 关于这一点,Tesniere 指出,动词是一个句子的中心,它支配着句子中别的 成分,而动词本身则不受其他任何成分的支配。直接受动词支配的有“名词词组” 和“副词词组”,其中名词词组形成“行动元(actant)”,副词词组形成“状态元 (circonstants)”。从理论上说句子的“状态元”可以是无限多的,而一个动词 结构中的“行动元”不得超过三个。这三个“行动元”就是:主语、宾语 1 和宾 语 2。 ① 把字句和被字句状语实际上也就是该句谓语动词的行动元,为了表达的需 要通过移位而离开原来的位置以状语的身份出现,虽然从形式上它们是状语,但 是他们却不具备状语的移位至句首的特点。 2、对象状语可以前置到主语前,而把字句和被字句状语则不可前置到主语前。 四、关于能愿动词是否做状语 现代汉语中有许多能愿动词如“能、必须、需要、可以”等,它们一般在语 言运用中都是出现在实义动词前,有的文献将其称之为状语。如张斌主编的《简 明现代汉语》中是这样论述的,“能愿动词又叫助动词。主要表示以下三种意义: “可能:会、可、能、可以、可能、能够 “意愿:要、肯、敢、愿、愿意 ① 陆俭明、沈阳,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112 页。 24 “必须:该、应该、应当、应、得 “能愿动词的主要用法是充当状语。如:‘今天不会下雪。我们要实现四个现 代化。’ “又可单独做谓语,这是它不同于副词的地方。如:‘这样可以吗?你到底愿 不愿意?’”。 ① 通过该《简明现代汉语》的论述可见作者认为能愿动词如果在句子中出现在 实意动词前,那么它的身份是状语,只有句子中不出现其他动词的时候他们才能 单独作谓语。与其观点相同的还有很多,如黄伯荣、廖序东编写的《现代汉语》 中也是这么论述的,“能愿动词又叫助动词,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可能、 意愿和必要等的动词。”“在句子中常作状语。” ② 另外洪心衡编著的《现代汉语语 法概要》也持相同观点,原文不再赘述。可见,能愿动词作状语说比较普遍。但 是在对状语有着非常详尽的举例和分析的赵遵礼编著的《现代汉语句子成分的分 析》一书中作者虽然未对能愿动词是否作状语有明确的说法,在大量而全面的举 例中却没有一例能愿动词做状语的例子。可见赵遵礼先生对能愿动词作状语的说 法还是不甚认同的。 本文在为状语进行界定和分类的时候,经过分析不认为能愿动词作状语。也 未在状语类型中为其添加此类,当然也就没有为其区分是否可前置于主语前。 原因有: 1、在划分句子的主干时,带有情态动词的句子必须将情态动词化为句子主干, 否则提取的句子主干语义与原句不符。如: (96)我要喝一杯水。——我喝水。 2、能愿动词是一种本身有一定的词义,表示说话人的“可能、意愿、必须” 的意思的词。它们并不能回答如前文引述的状语定义中的“怎么样、几时、哪里、 多么”等问题。相反在有能愿动词的句子中,我们觉得能愿动词后实意动词能回 答“可能、意愿、必须什么”的表示意愿的内容的问题,按这样回答,似乎能愿 ① 张斌,简明现代汉语 [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226—227 页。 ②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14—15 页。 25 动词更像谓语中心语,而其后的实意动词更像它的宾语。当然给它们定性这不是 本文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在本文中我们只是未将能愿动词确定为状语。 关于这一点朱德熙在《语法讲义》也曾谈道:助动词是真谓宾动词里的一类。 包括“能、能够、会、可以、可能、得、要、敢、想、应该……” ① ① 朱德熙 《语法讲义》[M]商务印书馆 2005,61 页。 26 第二章 状语置于句首的原因 在此部分中,经过对语料从语法、语义、语用三方面的分析,基本上得出状 语前置的原因。 第一节 单个句子的组织原因 视表达的内容的多少,不同的句子有不同的长度,有的长些,有的短些。根 据语言结构的递规性原则,从理论上讲,每一个句子都可能无限度延长,套加上 一层又一层的成分。但是我们注意到,这种延长其实只是其修饰限制成分的不断 复杂化,即定语、状语、补语的一层层的叠加,而句子的主干(主谓宾中心语) 则还是不变。但是在现实的语言运用过程中,由于语言运用者以及语言理解者的 记忆能力及其他条件的限制,这种无限度的叠加是不可能出现的。 一方面,语言运用者如果将修饰语无休止的叠加,在表达的过程中可能忘记 了想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所以语言表达者在组织语言的过程中往往又遵循着一个 突出句子主干,使语言易于表达和理解的规则。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G..Miller 在研 究人脑短时记忆时曾提出,人脑的短时记忆能力是有限度的,为了说明短时记忆 能力的限度他提出了一个认知心理学名词“组块”(chunking),这个组块在汉语中 表现为造句单位。G..Miller 认为人脑的短时记忆限度是(7±2)个组块,如果句子 超过 7+2 个组块的话在理解上就会出现记住后半句,忘了前半句的现象。陆丙甫 于 1986 年在《中国语文》第二期上发表的《语句理解的同步组块过程及其数量描 述》一文中也就汉语中短时记忆同步组块的数量进行了描述。他认为事实上绝大 部分句子如果达到 7 个左右的组块已经开始显得累赘,绝大部分句子最大仅为 5。 那么也就是说为了照顾听话人的短时记忆,同时也是说话人个人短时记忆的限制, 过长的状语如果使得句子语块超过了最高限度的话就会被提前,从而使得句子的 主体部分容易记忆理解,也使得提前的状语本身容易理解记忆。 另一方面过分庞大的修饰限制成分往往使得句子的主干被淹没、不被彰显, 也影响句子形式的平衡工整。为了遵循突出句子主干、工整平衡使句子不至因状 27 语部分的过分庞大而失重,犯头重脚轻的毛病,句子的表达者往往在组织语言的 过程中,碰到修饰限制成分过于臃肿庞大而又无法删除的时候,即对句子进行形 式上的调整。这种调整体现到状语上就是将原本在主语后谓语前的状语前置到句 首,而使得主谓之间距离不至过大而影响表达与理解,同时也使得句子在形式上 更加工整和平衡。如: (97)[每当看到班长维持自习课纪律、批评犯错误的同学],贝贝总是非常羡慕。 (《贝贝辞职》选自《小猕猴》07 年 10 期) 如果把这个句子的句首状语放回主语后, (97)a 贝贝[每当看到班长维持自习课纪律、批评犯错误的同学]总是非常羡 慕。 比较这两个句子,我们不难看出第二个句子形式冗繁、不工整、不能很好的 突出句子主干,不便于理解。 第二节 篇章组织的原因 一、话题链中语言组织的原因 (一)话题一致性要求状语前置 每一个句子在具体的运用中都被置于一定的上下文的语境中即篇章中。在语 言运用中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对于句子的组织也起了相当大的作用。话题链是汉语 篇章的重要结构单位,它是由一个以上的小句组成,是可以构成篇章的独立单位, 它多是由一个话题引导带有一个以上的述题。曹逢甫指出“是在一个话题的统领 下,句子才构成话题链,……”他还注意到话题在篇章功能中,有对其后篇章的 链接作用。根据前文论述,前置的状语有话题化的倾向和可能,有些句首状语如 “按照《圣经》上讲”虽未彻底话题化,但也具有话题和状语的双重身份。那么 也就是说如果在一个话题链中如果所有组成该话题链的小句拥有相同的状语,或 者说这个状语能够统领所有小句,那么为了该状语不在每一小句中重复出现,体 现经济性原则,也为了全话题链由一个统一的话题来统领实现文气贯通,这个状 28 语必须前置作话题兼作状语。 (98)[这一天]丐水镇万人空巷,居民们挤在大街两边引颈观看。啧啧连声夸奖 辣辣一个寡妇人家居然把丈夫的丧事办得如此热闹。(池莉 《你是一条河》) 在这个话题句中“这一天”这一时间状语既是“丐水镇……”句又是“居民 们……”句的状语,那么在此话题链中,为了让话题链拥有统一的话题而文气贯 通,“这一天”前置于第一句主语前做了整个话题链的话题兼状语,统领整个话 题链。 (二)话题链中前后文衔接的原因致使状语前置 除了要求内部由一个话题统领以达到文气贯通以外,在一些话题一致的话题 链中,在话题以外的其他成分如状语的呼应上也可达到形式的整齐、句与句之间 的衔接与连贯。 (99)[今天]我们都知道,话题是现代语言学的重要概念,它对汉语这样的所 谓话题优先语言来说尤其重要。然而,[在汉语语法研究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话 题问题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选自刘丹青《论元分裂式话题结构初探》) 上面是一个话题链,虽然由句号将其分为两句子,但从两句的语意来看都是 围绕着一个话题“话题”展开的,但是为了表明这两句之间语意上时间上的对比, 作者将“今天”和“在汉语语法研究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两个时间状语分别放 在了放在了句子的前面以突出对比,使文意连贯。 二、篇章中的连贯要求状语前置 关于篇章中的连接成分本文认为廖秋种发表于 1986 年第六期《中国语文》的 文章《现代汉语篇章中的连接成分》在这方面的论述最为完整、全面和精到。廖 文中以表格的形式将篇章连接成分列举出来,包括了 139 个(组)篇章连接成分, 本文经过逐一的考察发现,这 139 个连接成分中有 63 个可以作状语(如“终于、 果然”等),占了总数的 45.4%。这个数字说明有很多状语可前置作篇章连接成分。 在廖文中根据连接成分的语义和用法近似的原则,为连接成分分了两大类: 时间关系连接成分、逻辑关系连接成分。本文在其基础上又增加了地点关系连接 29 成分。 本文认为,一个篇章是由多个话题链组成的,话题链在转换过程中同样要求 时间、地点、逻辑上的顺畅,也就是说篇章要求有整体性。下面例子正是状语前 置作篇章连接成分的。 (一)时间关系连接成分 根据廖文,“时间关系连接成分表达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状态或过 程或一个事件两个或两个以上阶段相对的发生时间。如: (100)凭她的现有知识判断,她认为他最晚在六点五十分到。可她的判断错了。 他可能有事情晚了,她为他辩护。 [七点半时],那位服务员又来催,而且眼光异样。 在这个语段中,第一段是以“她”为话题的话题链,而第二段是以“那位服 务员”为话题的话题链。这两个话题链正是由时间状语“七点半时”所充当的篇 章连接成分给连接起来的。如果将时间状语移置主语后,就显得篇章不连贯不顺 畅。 (二)地点关系连接成分 地点关系连接成分也叫空间衔接成分。一般由处所状语前置充当。如: (101)桥的背景是淡蓝色的天,晴空明净;近处的树直直的,树梢和树叶一动 不动,说明没有风;一个马车夫正坐在车里悠闲得从桥上走过;[桥下],女人们 正在河边洗衣服,看上去安闲自得。 在这个语段中“桥下”这个处所状语本可以放在“女人们正在”之后,可是 为了话题的转换,由陈述“桥的背景”中的各景物转换到对女人们的刻画。当然, 此句中也可以把“桥下”看作话题。但如果把“女人们”后两个分句的主语看作 话题的话,“桥下”的衔接作用就更加彰显。 (三) 逻辑关系连接成分 逻辑关系连接成分用来表达事件之间的种种逻辑联系。下面这一例是由 状语前置后充当篇章的逻辑关系连接成分: (102)印家厚头一垂,怀着一腔辛酸,呆呆地坐在床沿上。 30 [其实]房子和儿子摔下床有什么联系呢?老婆不过是借机发泄罢了。 (池莉,《烦恼人生》) 在这一段中“其实”就是作为篇章的逻辑关系连接成分而前置的状语。“其 实”一词完全可以放在主语“房子”后,可是如果那样的话就不能表示它前面的 情况“老婆因孩子摔地上而把房子的问题怪到印家厚身上”这个情况以偏概全, 而后面说的才是真情或全部,即“房子和孩子摔到地上没有什么关系”。一个“其 实”将两个语意上看似不相关的句子很自然地联系在一起。 31 第三章 状语不可位于句首的原因 第一节 语义原因 范围状语、关联状语、语义指向主语宾语的状语之所以不能前置主要是宾语 和主语对他们的制约。广义的说,范围状语、关联状语都属于语义指向主宾语的 状语,如“全”、“和 xx”等这三类状语不能置于句首与主谓宾这三种成分在句中 的地位有关。在一个句子中,谓语动词居于中心地位和主宰地位,主语和宾语是 谓语动词对谓语动词的补充。语义指向主语和宾语的状语不能前置原因有两方面: 1、谓语相对于主宾语来说更能代表句子,语义指向谓语的状语亦既可以修饰 和限制整个句子,所以能够移到句首。而主语和宾语不能代表整个句子,语义指 向它们的状语无法对整个句子进行修饰和限制,故不能移至句首。 2、语义指向主宾语的状语之间又有不同,从语义上讲指向主语的状语可以通 过形式上的变化或不变而移至句首而句子的意思不变,但是移至句首后,其成分 不再是状语,而变成了修饰限制主语的定语成分。如: (103)他[乐观地]认为……——乐观的他认为…… 语义指向宾语的状语成分则无论如何不可以移到句首,一方面一些该类状语 不可能与主语产生修饰和限制关系,移至句首句子不合格,另一方面即使一些该 类状语可能与主语产生修饰和限制关系,但移至句首后整个句子的意思改变,我 们也视这种情况为不可移。如: (104)他[干干净净地]答完了整套卷子。——干干净净的他答完了整套卷子。 上面例子中原句的意思是“他把整套卷子答得干干净净,没有模糊、潦草、 不清”,而改句的意思是“他很干净,他答完了整套卷子。” 第二节 状语与谓语的关系的紧密程度原因 在这一部分论述状语与谓语的关系的紧密程度对状语位置的影响,本文拟就 时态状语和语气状语进行论述,因为,这两类状语与谓语动词的关系正好相反, 32 时态状语与谓语动词关系最近,语气状语与谓语动词关系最远。 一、时态状语与谓语的关系 在诸多类型的状语中,本文认为与谓语关系最为紧密的就是时态状语,虽然 时态状语从形式上来说,当有多重状语的时候并不一定是离谓语动词最近的一个, 如: (105)他[已经]为了国家的利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此句中表完成时的时态状语“已经”与谓语之间就隔着另外一个目的状语“为 了国家的利益”。但是“为了国家的利益”这一目的状语可以前置为: (105)a 为了国家的利益,他[已经]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而“已经”却不能前置。也就是说时态状语区别于其他状语,与谓语有着一 种特殊的极为紧密的关系。关于这一点李敬国在 1998 年第 5 期《社科纵横》中发 表的《句主前时间副词特点分析》一文中就指出,表时态性语法意义的副词对句 子谓语中心语的依附性很强,缺乏独立存在的性质。 谓语动词本身就应包含有时态的范畴,在屈折语如英语中动词的时态都是由 动词的词形的屈折变化来表达的,汉语中虽然没有词形的屈折变化,但是表时态 的状语与动词之间的关系是最为紧密的,它与动词之间不是一般的修饰限制等关 系,而是表示谓语动词本身的一个动态的义项。 动词当它以词的形式独立存在时,只表示一个抽象的动作的概念,但是当它 一旦进入句子,与其他的成分一同陈述一种过程、描写某一事件时,它必须与某 些成分配合,具体交待其所陈述的过程或所描写的事件的时间与状态,也就是除 了时间状语所交待的具体的发生时间之外,动词本身应处于一个时间范畴中。一 般来说,汉语中交待动词时态的手段有助词如“着、了、过”和副词“将、即将、 已经、曾经、正在、开始、继续”等。句中表时态的副词本身传统上认为是限制 谓语动词的状语,其实它更像是谓语动词的一个动态的义项,它要求只能直接与 动词发生关系,而不具备与整个句子发生关系的资格与条件。 关于跟动词相关的时间范畴意义中的“时体”,沈阳先生在《汉语和汉语研究 33 十五讲》中认为动词有时间过程特征,根据它们的时间过程特征可以把动词分为 两大类:一大类是静态动词,如“姓、认识”等,这类动词加不加时间成分都可 以表示现实的情况;另一大类是动态动词。其中动态动词如“抽、看”等,这一 类动词必须加上一些时间成分才能表示现实的情况,否则只能表示非现实的情况。 二、语气状语与谓语的关系 说到语气状语,很明显语气状语是相对于句子来说的。黄伯荣、廖序东编写 的《现代汉语》中对句子下的定义,是“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 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 我们觉得这个定义比较科学和精确,突出了句子 于其他语言单位的根本能区别。即除了具备表意上的完整性和结构上的独立性之 外,只有句子才具有句调。句调,根据黄廖本《现代汉语》,句调与语气是紧密联 系的,句调是表示语气的。如书中说:“拿语气为标准,句子可以分为四种。带有 陈述语气的句调的,是陈述句,带有疑问语气的句调的是疑问句,带有祈使语气 的句调的是祈使句,带有感叹语气的句调的是感叹句。” ① 这也就是说句子是要有 语气的。 关于句子需要有语气的说法也见于张斌主编的《简明现代汉语》一书中对于 短语和句子的分界问题作了这样的区分:“句子中可以有表示语气的成分,短语没 有。”可见,只有是否有语气是判定该语言形式是否句子的唯一条件。只有句子才 会有语气,反过来说,也只有有了语气才成其为句子。因而可以说,语气状语是 与整个句子发生关系的,而不是对谓语动词的修饰和限制,它是所有状语类型中 与谓语动词关系最远的一类。故而语气状语可以提前至主语前来表示整个句子的 语气。 另外,本文认为除了时态状语外,程度状语也是跟谓语动词关系最紧密的一 类状语,所以不可前置。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能做程度状语的表程度的副词 已经彻底虚化,不象情态状语等意义比较实,具有意义的独立性。程度副词在运 用中必须依附于动词或形容词上,否则不成立。 ①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4—5 页。 34 第三节 作状语的成分在不同位置的相对独立性原因 这部分中我们主要以否定状语和动词状语为例,来论述状语成分在不同位置 的相对独立性这一状语不可前置的原因。 一、否定状语不能前置的原因 否定状语之所以不能前置,是因为否定词是句子的主干,前置后,否定词的 身份就成为了一个单独小句,他不再对后面的句子进行否定,而是对语境中前面 的句子起着一种否定的作用,整个句子的意思发生了改变。如: (106)焦裕禄[不]愿意走。——不,焦裕禄愿意走。 变化后的句子从语义上与原句完全不同,而且,我们还可以为它设计一个上 下文语境: (107)焦裕禄同志不愿意走吧? 不,焦裕禄愿意走。 那么通过设定这个语境,我们就会理解,在这个特定的语境中否定副词“不” 其实不再对它后面的句子加以否定,而是对前文的“焦裕禄同志不愿意走吧?” 这一问句加以否定。 我们再对另外一个否定词“没”加以考察: (108)我[没]到北京来过。——没,我到北京来过。 很明显,变化后的句子的“没”字是对语境中前文的否定。 通过对“不、没”这两个否定副词的考察,我们不难发现否定副词所否定的 对象往往指向前面,如果前文是主语则否定主语,如果前文是句子则否定句子。 那么一旦作为句子状语的否定副词移置主语前,它就失去了对主语的否定位置而 对另外的成分加以否定。 二、动词状语不能前置的原因 当其在某一动词前作状语时,它不具备作为句子的主干成分的独立性的,如 果说主谓宾是句子的一级组成成分,那么此时的状语动词受紧随其后谓语动词的 35 制约,就只是一个二级组成成分,谓语动词的意义的凸显使状语动词只能发挥限 制修饰等功能。如果前置,其独立性得以张显,破坏了整个句子的意义。如例(75) (76)(77)(78)。 第四节 其它状语制约原因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本可以前置的对象状语、方式状语等在一个句子 中如果位于表范围的副词如“都、完全、一齐、光、只、一律、一概”之后则不 可再前置。分析其原因,我们觉得这与这些副词的特性有关。这些副词表面上看 来是表示范围的,很多时候甚至本文也将它们归入到语义指向主语、宾语的类别 之中,可是当我们对它们做进一步的考察时才发现, 它们不光是指向句子的主宾 语,它们是指向体词性成分,它们也可以指向状语中所含有体词性成分。如: (109)质能关系的应用,原理上只[在相对于与绝对空间保持静止的参照系中] 才能使用。 在这个句子中,“只”字既不指向主语,又不指向宾语,经过仔细研究发现此 句中的“只”的语义指向实际上是这个充当条件状语的介宾结构的宾语部分“相 对于与绝对空间保持静止的参照系”。为了证明这个观点,我们可以把该句变换一 下形式: (109)a 所有的参照系只有相对于与绝对空间保持静止的参照系是质能关系的 应用能得以使用的系。 这个变换句大致意思与原句相同,只是表达的形式有所改变,其主语是由一 个主谓宾结构组成的,在这个主谓宾结构中,副词“只”的语义指向明显指向宾 语“相对于与绝对空间保持静止的参照系”,这也就验证了上文的观点。 一般的副词的语义指向都是单项的,即指向谓语。而此类副词在具体的语言 运用中不仅可以指向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当状语为介词加体词组成的介宾短语时, 这类副词也可指向指向状语中的体词性成分,既可单指又可双指。而且这种双指 是一种双向的,即一前一后两个方向的。它包括单向双指和双向双指。单向双指 是指这个副词的语义指向都指向自己的后方,指向其后的状语中的体词和宾语。 36 双向双指是指这个副词的语义指向分别指向它前面的主语和它后面的状语中的体 词。 1、双向双指的例句如: (110)我们[全][按你的意思]办。 (自省) 此句中的“全”的语义既向前指向“我们”这个主语,又向后指向状语中“你 的意思”这个体词性成分。意思是“我们全部的人按照你的全部的意思办。” 2、单向双指的例句如: (111)我[一律][按照规定]革他们的职。 (自省) 此句中“一律”的语义指向“规定”和“他们的职”两项。意思就是“我一 律革他们的职,而且一律按照规定办。” 当这类副词在句子中的语义指向状语中的体词性成分时,该状语不可前置句 首。 37 第四章 状语置于句首后的形式变化及原因 根据前文的分析,我们发现很多从语义上可以前置的状语,如果不在形式上 加以变化同样不能直接前移至句首,如单音节状语。除了单音节状语外,本文还 发现有其他形式的状语前置需要进行形式的变化以及状语前置后句子本身也要有 变化。这一部分主要探讨状语前置后的形式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第一节 某些状语置于句首后形式上的变化 一、一些状语前置后要加助词并停顿 形容词和某些副词以及一些表情态的词组前置后要加“地/的 ”并停顿。如: (112)她[渐渐]离开了我们。 ——※[渐渐],她离开了我们。 ——[渐渐地],她离开了我们。 (113)卢进勇[悄悄]走到后卫连指导员的身边。 (王愿坚《七根火柴》) ——※[悄悄],卢进勇走到后卫连指导员的身边。 ——[悄悄的],卢进勇走到后卫连指导员的身边。 (114)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 (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 ——※[横七竖八],万盛米行的河埠头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 ——[横七竖八的],万盛米行的河埠头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 从在这三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副词“悄悄、渐渐”和并列短语“横七竖 八”所担任的情态状语如果不增加音节在形式上加以变化,直接移到主语前充当 句首状语句子不可接受,不合格。而加了助词“地/的”并停顿后句子才具有了可 接受性。 38 二、单音节状语要变成双音节 有些语义上可前置的单音节的状语在前置后要变成双音节的。如: (115)他[这]才发现衣服完全湿透了。 ——※[这],他才发现衣服完全湿透了。 ——[这时],他才发现衣服完全湿透了。 (116)欠款问题[久]未得到妥善解决。 ——※[久],欠款问题未得到妥善解决。 ——[很久],欠款问题未得到妥善解决。 在以上两个例子中,单音节状语“这、久”从语义上来说属于时间状语,时 间状语是属于可前置的状语,但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发现,如果这两个状语不在语 音形式上加以改变,前移至句首句子不通。 三、语前置后句子的主体也要发生变化的情况 有一些句子在状语前置后,其主体部分也要进行语言形式上的变化。如: (117)我们的船[向前]走。 ——※[向着前面],我们的船走。 ——[向着前面],我们的船[在]走。 ——[向着前面],我们的船走着。 (118)女人[在船梢头]做饭。 ——※[在船梢头],女人做饭。 —— [船梢头],女人[在]做饭。 通过以上两个例句的比较我们看到,状语能否前置除了与状语本身有关外, 还与整个句子的结构特点有关系。从第一句前置后的两个句子我们可以看出,状 语前置后原句必须加上“在”或“着”表示时态的副词状语才可成立。从第二句 来看,“在船梢头”这个介词结构充当的处所状语前置后,由“船梢头”单独到句 首作出所状语,“在”字以时态状语的身份留在了原句中,这样变换后的句子才成 立。 39 第二节 形式变化的韵律学解释及认知解释 为什么有一些从语义上讲属于可前置类的状语现实中往往要前置的时候需要 进行形式上的改变呢? 本文认为,致使某些状语在前置后发生形式改变的原因大致有两种:一个是 韵律原因,另一个是认知原因。这两个原因又是互相起作用缺一不可的。 一、韵律原因 当代韵律学最早是由 Mark Liberman 在 1975 年的博士论文中提出的,其原理 对于语言事实的说明有着强大的解释力。在汉语韵律学的引进及发展中的一位成 就较大的学者是冯胜利。他在韵律构词学和韵律句法学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所提出的理论为解决汉语中的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具体有力的 方法。本文认为,其韵律学理论和方法在解决本文要解决的某些状语为何不能前 置、前置后为何要有形式上的变化也有着较强的解释力。下面列出对解释本课题 有帮助的几条韵律学原理。 原理一,相对轻重原则:这是韵律理论中的最基本的现象与概念,其他韵律 学概念与规则都是在与此相关的概念中推导出来的。主要意思是语言中的轻与重 不是相互独立的现象,而是互相依赖的,轻依靠重来表现,重通过轻来实现。 原理二,音步理论:“音步是韵律系统中最小的独立单位”,“汉语中最基本的 音步是两个音节”,二音节音步是汉语中最小的、最基本的“标准音步”,当然也 有单音节的“蜕化音步”和三音节的“超音步。” 原理三,韵律隐形成分:韵律隐形成分不是根据韵律规则而划分的,而是根 据词汇的语义即语法性质来划分的。一般的韵律隐形成分就是传统的虚词。 原理四,韵律冲突与韵律整饬:当多条韵律规则在运作时发生冲突,就需要 缓解冲突,对冲突的缓解就是韵律整饬。韵律整饬原则包括:复制、删除、附加、 移位、贴附与并入、变形等。 ① ① 冯胜利 《汉语韵律句法学》 [M]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2 第 38 页 冯胜利 《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2-3 页 40 (一)单音节状语前置后变成双音节的韵律学解释 关于状语是否前置中语音形式即音节多少的因素前人早有发现。 张谊生在《现代汉语副词探索》中认为状语不可前置主要有两种限制:音节 限制和表达限制。音节限制就是指副词音节对位移的影响。也就是说,凡是单音 节的时间副词,都只能位于句中主语之后充当状语,而绝不能位于主语之前充当 句首修饰语。 此外杨德峰的《时间副词作状语位置的全方位考察》一文,是从音节数量、 有标记和无标记的方面来考察状语位置的。李敬国的《句主前时间副词特点分析》 一文是从音节数、语义特点、语体色彩方面对状语位置进行的分析。 李敬国在《句主前时间副词特点分析》一文中在分析单音节时间副词不能前 置的原因时指出,单音节状语不如双音节的词义实在,双音节和三音节的状语一般 词义比较实在,能适合在句主前的“独立自主”性质的要求,单音节往往不具备 这个要求。 ① 以上各文虽然发现了单音节副词做状语不可前置于主语前,但是单音节状语 为什么不能前置这个问题尚未有人进行过深入地探讨,或探讨得不够充分。 吕叔湘的《现代汉语单双音节初探》认为,单音节活动受限,结果是倾向于 扩充为双音节。本文认为,单音节状语不能单独被提到主语前是因为单音节不具 有独立性。考虑到状语前置后一般都与主语之间有逗号相隔,这表明,状语在前 置后它既保留有状语的修饰限制谓语的身份,又具有了相对的独立性。以一个独 立的身份来修饰和限制整个句子。那么它的这个相对的独立性,就要求它无论在 意义上还是形式上都要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很多单音节状语其实在意义上 都已经具备了独立性,可是从语音形式上来说,因为汉语的双音节化,使得使用 现代汉语的人产生了一种只有二音节或更多的音节才完整的内在节奏感。总觉得 单音节不完整,立不住。如他[这]才发现衣服完全湿透了。—— [这]他才发 现衣服完全湿透了。其实从语义上来讲,这句话中的“这’字是一个时间状语, ① 李敬国,句主前时间副词特点分析社科纵横 1998(5) 41 它是可以前置到主语之前的,可是一旦“这”字单独出现于主语之前,每一个现 代汉语的使用者都会觉得从语感上无法接受,感觉到音节上不完整,如果换成[这 时],他才发现衣服完全湿透了。那么我们就会觉得这是一个合格的句子。 之所以会有这种情况,本文认为跟双音节化有关,跟双音节化后人们的头脑 内部语言机制中的内在音步有关。古代汉语中,我们就常常看到单音节的句首状 语,如: (119)夜,华林园中饮酒。(世说新语,雅量) (120)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左传,隐公元年) (121)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左传,僖公五年) (122)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 (战国策,赵策) 古人之所以允许如以上两句中的“夜、初、冬、今”四个单音节状语前置是 因为,古代汉语中的词多是以单音节为主,在语言表达者和语言的接收者的头脑 内部的语言机制中,单音节是一个可接受的音步,具有表达的语音形式上的完整 性,所以就出现了单音节状语前置的情况。古代汉语中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这 里不一一列举。 用韵律学原理来解释不仅能够解释单音节前置双音化的原因,而且能够对单 音节状语在主语后以单音节形式存在的原因加以解释。我们还是以句(115)(116) 这两个例子为例加以说明和分析。为方便分析和理解起见将它们粘贴如下: (115)他[这]才发现衣服完全湿透了。 ——※[这],他才发现衣服完全湿透了。 ——[这时],他才发现衣服完全湿透了。 (116)欠款问题[久]未得到妥善解决。 ——※[久],欠款问题未得到妥善解决。 ——[很久],欠款问题未得到妥善解决。 首先我们来解释这两个状语“这、久”在句中以单音节形式出现的原因。 即使不掌握韵律学的人多读几遍这两句话也可通过语感发现,在这两句中, 42 “这、久”这两个意义上独立的时间状语在句子的朗读上与其后的“才、未”两 个状语相连比较紧密,与其它语言单位相比之下自成一个语音单位,这就是韵律 学上所说的音步。它们在原句中中之所以能够存在与其后的“才、未”的存在有 着直接的关系。因为这两个字属于韵律隐形成分,在句子中可与它们组合为临时 的语流二音节音步。如果将“才、未”去掉,句子一样不成立。如: 他[这]发现衣服完全湿透了。 欠款问题[久]得到妥善解决。 这就是因为,这两个字无所附丽,没有相应的成分与其组成“轻重”的二音 节音步,而它们本身又不属于韵律隐形成分,意义很实,不能与其它成分相附丽 而组成双音节或三音节音步,作为一个单音节词在句中不能独立使用,所以我们 认为,它们在句中是因为有了相互组合为二音节音步的其它成分才可以存在的。 同理,这两个词一旦脱离了原句,前置于句首,而原来可依赖共同组成音步 的成分却因语义原因不能与之同往,它们就必须在语音形式上进行自我调节,也 就是所说的韵律整饬。用附加的方法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添加音节而变成“这 时、很久”。同时之所以句中曾与之相加共同组成音步的“才、未”可以不变化, 是因为它们意义很虚,属于韵律隐形成分,离开了“这、久”又与后文的“发现、 得到”组成了三音节的超音步,同样成立。 (二)状语前置后句子的主体也要发生变化情况的韵律学解释 为方便分析与解释。我们把例句重复如下: (117)我们的船[向前]走。 ——※[向着前面],我们的船走。 ——[向着前面],我们的船[在]走。 ——[向着前面],我们的船走着。 从第一个例句的第一次变换来看,当“走”独立作谓语的时候,句子不成立, 这是因为,在“我们的船走”中前四个音节一方面能够组成一个四音节音步,另 一方面在这个音步中体现了“轻重”的完整搭配,而单独的一个“走”字本身不 是一个“轻重”的完整形式,在韵律上站不住。而它的原文“向前”在其前面与 43 它正好组成一个三音节音步,能够成立,如果状语前置,那么这个单音节词就必 须要求有另外一种语音形式来与自己凑音步,于是句子选择了这个意义比较虚的 副词同时也属于韵律隐形成分的“在”来与其搭配使句子成立。那么,另外一种 形式的变换,不加“在”,而在后面加上“着”能使句子成立也是同样的道理。 那么韵律是不是决定句子合格与否的最主要的、唯一的因素呢?我们看到, 有的句子可以说在韵律上主谓宾凑足了音步,可是我们仍觉得它不是一个合语感 的句子,如例(118)的变式。认知因素在这里起着根本的作用。 二、认知原因 沈家煊于 1995 年在《中国语文》第五期发表的文章《“有界”与“无界”》中 提到了人类在认知上存在着一种“有界”(bounded)和“无界”(unbounded)的 对立。认为认知上的“有界——无界”的对立必然在语言结构中有所反映。文中 探究了数量词、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有界——无界”的对立,对与上述几类 词有关的一些语法现象作出了统一的解释,说明从人的认知特点来解释语法现象 是可行的。 (一)关于谓语的有界性 沈文中关于动作和动词的“有界”和“无界”是这样说明的: 1、无界动作的内部是同质的,有界动作的内部是异质的。” 2、无界动作具有伸缩性,有界动作没有伸缩性。” 3、有界动作具有可重复性,无界动作没有可重复性。” ① 沈先生在文中将“有界——无界”的理论应用于词与词的搭配上,本文认为, 该理论运用于句子的组成上一样很有用。作为一个独立的词,大部分的单纯词都 是无界的,可是当它进入句子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的时候,就要求它是有界的, 尤其是一个句子中充当谓语的动词。因为一个句子本身就是有界的,在人们的认 知里任何一个句子内部都是异质的、没有伸缩性(不包括可以在长度上无限伸缩) ① 沈家煊,“有界”与“无界” [J] 中国语文 1995(5) 44 和具有可重复性。如果一个句子所采用的动词是无界的,那么必须以其它方式让 其有界。可以通过添加修饰限制的成分的方式使其有界化,这里所说的修饰限制 的成分除了包括状、补语外,还包括其它的表示时体的助词。如: (123)他走。 ——他走了。 ——他在走。 ——他飞快地走。 ——他走得飞快。 通过分析以上的例句,我们发现除了原句外,变句的谓语动词都有界化了, 也就是都事件化了,都具有了异质性、可重复性和不可伸缩性,这些变式句都比 原句具有合格性。原句只有在有前文语境的情况下,才会单独使用,对语境有依 赖性。如: (124)听说有人要走,谁走? 他走。 在这里因前文为它设置了一个有界的语境,它才合格。 既然发现了在句子中谓语动词必须有界化的规律,我们在解决状语前置后句 子的主体也要进行变化的现象就可以解释了。再看一下这个例子, (118)女人[在船梢头]做饭。 ——※[在船梢头],女人做饭。 —— [船梢头],女人[在]做饭。 在以上例子中原句中的谓语动词虽说是无界的,但是通过状语“在船梢头” 的限制,使其具有了有界性。而当状语前置后变成第一个变式,谓语又恢复原来 的无界状态,所以句子不成立。当我们将表示进行时的副词“在”拿回到谓语前 后,它又变为有界的了,句子才合格。 以上是对于某些状语前置后句子主体需要进行形式上的变化的认知解释。从 认知上用“有界——无界”原理同样可以解释状语前置后的形式变化。 (二)句首状语需要有界 句子主语前面的时间状语因为离开它所修饰限制的谓语提前至句首,从形式 45 上看,它的后面大多有逗号,所限定的域是整个句子,因此它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无论是时间、空间、语义都要使这个句子给人的感觉是在一个有定的、有界的、 一定范围内发生的,因为一个独立性成分之所以成立就是因为它的有界性。拿时 间状语来说,能放在主语前的如:一会儿、随即、有时、而后等,都表示一个具 体的“量幅”或“时间段”。而不能放在主语前面的时间副词如:眼看、时时、随 时、成天等它们表示的时间就是一个无界的范围,不能确定是哪一个时段。当这 些词因表达的需要而要求放在句首表强调的时候,它们往往要进行形式上的变化 变成有界成分才能放到句首,如:“眼看着,天就亮了”、“随时的,我都在恭候您” “成天的,你们都干了什么?”沈家煊在《“有界”与“无界”》一文中谈到:“‘的’ 与数量词都具有使无界变为有界的功能”。这些词后面分别加上了“着、的”同样 能使无界成分变成有界成分。 从例(112)(113)(114),我们可以看出,“渐渐、悄悄、横七竖八”这几个 都是表示情态的词,它们因为对动词具有修饰作用,我们就需要如形容词一样在 程度和量上区别“有界”或“无界”。我们发现,这几个能做情态状语的词和短语 具有同质、伸缩性和不可重复性,很明显是无界词。那么它们在前置作句首状语 的时候就必须变为有界,于是在前置后给它们添加了“的/地”这一成分使其有界。 46 结 语 本文在搜集大量语料的基础上,对状语所有类型的可否作句首状语情况作了 全面的分析整理,通过横向的比较和纵向的分析,研究后认为,状语可前置的原 因有两条——单个句子的组织原因(包括人的短时记忆限制和句子形式上的平衡 公正原则)和篇章组织的原因(包括话题链内部的话题一致性要求、语义关系转 换的凸显和篇章中的连贯性要求)。认为某些状语不可作句首状语的原因有语义表 达、状语与谓语关系、状语在不同位置的相对独立性、以及受其他状语的制约因 素等。文章考察了一些状语前置后形式上的变化如:单音节变双音节、前置后要 加助词“的/地”等,并从韵律学角度和认知上对这种形式上的变化进行了解释。 认为随着汉语的双音节化的发展趋势前置的状语必须要凑足一个音步,而状语前 置后的谓语也需要有音步的完整性;除此之外,前置的状语与状语前置后的谓语 都需要是认知上的有界成分,否则不成立。 为说明状语前置的情况,本文对于状语的类别有新的认识,对其分类更加细 致,在前人的基础上从时间状语中分离出了时态状语,从对象状语中分离出了关 联状语,又增加了语气状语一类。运用韵律句法学和认知语言学中的“有界—— 无界”理论解决了状语置于句首后的形式变化原因。并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了只能 位于句首不可后移的所谓的句首状语已经话题化,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状语的观 点。 当然,在论述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未能解决的尽如人意,留待以后在研究中 继续探讨和解决。 47 一点说明 以上状语都是以谓语为实义动词的情况为主进行的分类与分析。但这并不说 明以上证明及观点不适合非实义动词谓语。本文在考察状语时,注意到除实义动 词谓语以外还有两种形式的谓语可带状语,即形容词谓语和判断词“是”的谓语。 当然一些名词谓语句也可以带状语,如“明天星期天。”可以加上状语变为“明天 肯定星期天”。这种情况本文将其归为判断词“是”的状语类别中。 之所以没有将这两种形式的谓语的状语单独进行说明,是因为: 1、形容词谓语的状语只有有限的几大类,如,程度状语、比较状语、肯定否 定状语。如: (125)物流更加科学清晰了。 (126)庵和春天时节一样静。 (鲁迅:《阿 Q 正传》) (127)在体外,要把蛋白质、脂肪,糖分解成小分子很不容易。 其中“更加”是程度状语,“和春天时节一样”是比较状语,“不”是否定 状语。这些类别的状语是否可以前置及其原因与实义动词状语的情况相同,所以 在本文中未加赘述。 2、判断动词“是”的状语类型与实义动词谓语的状语也相类似,一般动词的 状语大都能以词或词组的形式加在“是”上起修饰和限制的作用。比较常见的有 几种:时间状语、范围状语、肯定否定状语、语气状语。如: (128)玉,历来是中华民族美德的象征。 (129)当时,我完完全全是怀着一种崇敬的精神,满腔的热情投入其中的。 (130)名牌学校的 MBA,真是“牛”得很。 (131)北京这边儿很多人满族并不是到东北去。 (132)它到底是市场的需求还是媒体的"妙作"? 其中“历来”是时间状语,“完完全全”是范围状语兼表程度,“真”是肯定 状语,“不”是否定状语,“到底”是语气状语。判断动词“是”的状语是否可以 前置及其原因与实义动词状语的情况相同,所以在本文中也未加赘述。 注:文中语料出特别标注的以外,均出自北京大学语料库 48 参考文献 [1] 程琪龙, 信息流中的语篇连贯 [J] 外国语 1998(1) [2] 崔希亮,汉语语言学文萃语法卷[C] 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4 [3] 冯胜利,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4] 冯胜利 ,汉语韵律句法学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2 [5] 洪心衡,现代汉语语法概要 [M]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3 [6] 关文新,自由副词初探 [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2(3) [7] 韩荔华,实用现代汉语教程 [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2 [8] 黄汉生,现代汉语 [M] 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9 [9]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 [10] 李敬国,句主前时间副词特点分析社科纵横 1998(5) [11] 廖秋忠,现代汉语篇章中的连接成分 [J] 中国语文, 1986 (6) [12] 刘丹青,语言学前沿与汉语研究 [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 [13] 陆俭明,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 [M] 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14] 陆俭明、沈阳,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15] 陆丙甫,语句理解的同步组块过程及其数量描述 [J] 中国语文 1986(2) [16] 鲁忠义、彭聃龄, 语篇理解研究 [M] 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3 [17] 鲁川、缑瑞隆、刘钦荣 ,汉语句子语块序列的认知研究和交际研究 [J] 汉 语学习 2004 (7) [18] 秦华芳,现代汉语“把”字句状语位置研究 [D]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4 [19] 屈承熹 ,汉语篇章语法 [M] 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 潘文国等译 [20] 沈家煊,“有界”与“无界” [J] 中国语文 1995(5) [21] 王力,古代汉语 [M] 北京:中华书局 1999 [22] 王华,论介词短语作句首状语 [D]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49 [23] 吴洁敏、朱宏达, 汉语节律学 [M] 北京:语文出版社 2007 [24] 吴竞存、梁伯枢, 现代汉语句法结构与分析 [M] 北京:语文出版社 1992 [25] 邢福义、汪国胜, 现代汉语 [M] 武汉,华中师大出版社 2005. [26] 徐烈炯、 刘丹青 ,话题与焦点新论 [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7] 杨德峰,时间副词作状语位置的全方位考察 [J] 语言文字应用 2006(2) [28] 余桂林,句首时间词语的成分分析 [J]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1) [29] 赵遵礼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的分析 [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3 [30] 张斌,简明现代汉语 [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31] 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 [M] 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4 [32] 张俐,可以后移的句首状语 [J] 河南大学学报 1999(9) [33] 张俐,不能后移的句首状语试析 [J] 河南大学学报 1997(5) [34] 周琳娜 ,现代汉语“被”字句状语研究 [D]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 [35] 朱德熙 《语法讲义》[M]商务印书馆 2005 50 致 谢 伴随着这篇不成型的论文写作的结束,我的硕士研究生生活也即将结束。我 在三十五岁的年龄才完成了我向往多年的硕士研究生学习,这得益于很多人的无 私帮助,在此我要对给予我帮助的所有的人表示诚挚的感谢。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马彪老师,马老师在我的心中不仅是一位老师,他更 像是一位父亲。他以其高尚的品德熏陶着我,以其渊博的学识培养着我,是他的 谆谆教导使我摆脱了对语言学的恐惧心理,培养了对语言学的兴趣,是他的耳提 面命使我时时在想偷懒的时候又打起精神不敢懈怠。是马老师的鼓励、信任与期 望支持我走到了今天。我还要感谢所有为我们开课,悉心培养我们的好老师们。 在你们身上我不仅学到了语言学的知识,也学到了你们身上客观、严谨、求实的 大家作风,在黑大的三年所得将让我受益终生。 我还要感谢我的爱人、公婆、父母、妹妹,是他们默默替为人妻、为人母、 为人女、为人儿媳的我担起了本该属于我的责任和义务,让我能够安心学习。同 时也要感谢三年来陪伴我学习、生活,给我欢乐、给我勉励、共同进步的同学们, 你们将是我永远的朋友! 我会把这份感谢永远放在心里,让它在以后的道路上温暖我、照亮我、激励 我,给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