Нашёл источник, который на прошлой странице упоминался:
Вывод пожалуй этот:
И вообще, что лучше отвечать 不是/没有 [, ...] -- это уже неоднократно встречал
Цитата:http://www.xlmz.net/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6038
1.2 “在+V”的否定
语料表明,“不在V”和“没在V”都很少使用。在我们统计的800万字的语料中,只
发现3例“不在V”:
(4)可是我很快地觉察到他并不在听。(《关于罗丹日记择抄》,三联书店1993年)
(5)风的力量,已经可以预先觉得,好像蹲伏的猛兽,不在睡觉,正要纵身远跳。(
杨绛《风》,《人民政协报》1993年11月20日)
(6)李济深、蔡廷锴、程潜,还有冯玉祥夫人李德全,都是你熟悉的,哪个不在干事
?(刘军《张伯军和陈毅的交往》,《作家文摘》1995年1期)
例(4)是翻译作品,“不在听”可以说成“没有听”;例(5)的作者有较深的西方文化
背景,“不在睡觉”可以理解为“不是在睡觉”;例(6)是反问句,可以不计算在内。因
此这3个例子不能证明汉语语言事实里存在“不在V”这种否定格式。
我们在实际语料统计中没有发现“没在V”,但在有关论文中发现了用例。
(7)他没在看电视。(“没”否定的是看电视的行为正在进行)
这是白荃(2000)中举的例子,括号里边的话是该文作者的解释。这个句子可能是内省
的结果,也不能作为“没在V”存在的证据。
一般认为,“没”和“不”在否定上具有比较明确的分工,但像进行体这样意见不一
的现象很难解释。我们认为,关于进行体的否定,可能的情况有5种:1)只能用“没”否
定;2)只能用“不”否定;3)既可以用“没”,也可以用“不”否定;4)存在另外一个否
定词;5)没有否定形式(用法)。
因为没有实际的语料作为分析的基础,我们只好也用内省的方法:通过答句判断。可
能的问句有4种:1)用“是不是”提问;2)用“在……吗”提问;3)用“在不在”提问;4
)用“在没在”提问。这4种提问形式中,前面两种都是比较正常的,第3种有一定的问题
,第4种问题更大。请看:
(8)问:他是不是在打电话?
答:a.?他没在打电话,(他在看书呢。)
b.?他不在打电话,(他在看书呢。)
c.他没打电话,(他在看书呢。)
d.* 他不打电话,(他在看书呢。)
(9)问:他在打电话吗?
答:a.?他没在打电话,(他在看书呢。)
b.?他不在打电话,(他在看书呢。)
c.他没打电话,(他在看书呢。)
d.* 他不打电话。(他在看书呢。)
(10)?他在不在打电话?
(11)??他在没在打电话?
从语感上看,“不在V”和“没在V”都是不自足的,必须有后续句“在V”,整个句
子有了对比性质以后,可接受性才会强一些。实际上,例(8)和例(9)的答句都可能只是“
不是”或者“没有”。可以认为,进行体“在V”没有对应的否定形式,至少它的否定形
式是不自足的。
例(8c)和例(9c)都是合格的答句。但是“没V”不等于“没在V”,这可以从“不在V
”肯定不等于“不V”推及,除非认为“在V”的否定形式就是“没在V”而不是“不在V”
。
Вывод пожалуй этот:
Цитата:一般认为,“没”和“不”在否定上具有比较明确的分工,但像进行体这样意见不一
的现象很难解释。我们认为,关于进行体的否定,可能的情况有5种:1)只能用“没”否
定;2)只能用“不”否定;3)既可以用“没”,也可以用“不”否定;4)存在另外一个否
定词;5)没有否定形式(用法)。
И вообще, что лучше отвечать 不是/没有 [, ...] -- это уже неоднократно встречал